遂宁市蓬溪县县名由来、建置沿革史及边陲
2021-12-27 10:40
遂宁市蓬溪县县名由来、建置沿革史及边陲
蓬溪县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四川省建设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所正在地,也是中国书法之乡 、全国大寡体逢先进县、四川省文化先进县、省级安然县、四川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素有“梓东邹鲁”、“五史之乡”、“孝子故里”、“中国洞经音乐发源地”、“古壁画艺术之乡“、“大乐之乡”、“中国门都”等佳毁。
蓬溪县是西汉早期道家名士严君平隐居之地,明代宰相席书、清代宰相张鹏翮、大诗人张问陶客籍地。境内知名旅游景点有赤城湖、岑岭山、中国红海、旷继勋公园、宝梵寺、蓬溪奎塔、鹫峰寺塔、常乐寺、高洞庙等。
一、蓬溪县名由来
蓬溪县境,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始置巴兴县,其后几多经易名,并取邻县分折,于唐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蓬溪县,县名沿用至今。据北宋《承平寰宇记》载:“蓬溪县……与邑内蓬溪为名”。《蓬溪县志》(道光版)称:“蓬溪县因水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亦称:“以县有蓬溪名”。故蓬溪县是以蓬溪(河)得名。
但今有学者提出蓬溪县名是以山、水得名。因蓬溪河曾名蓬莱溪。而蓬莱溪是因绕县治东1华里处的蓬莱山赋名。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汗青钻研所副甜头蒲孝荣教授论证:蓬溪县,因县有蓬山(别号蓬莱山)和溪水(即蓬溪水)而得名。此可共存。
二、蓬溪县建置沿革史
县境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秦灭蜀置郡后为蜀郡地。汉高祖六年(前201),分巴、蜀二郡置广汉郡,郡治梓潼,领县13,今之县境划归广汉郡,分属广汉县、都县(县治今三台县郪江乡)辖地。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全国建设13州刺史部,广汉郡隶属益州。西汉常年,王莽建“新”王朝(9~23),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改广汉县为广信县。公孙述据蜀(25~36),复改广汉郡为子同郡,仅易其名,未变建置。
东汉时,刘秀政权规复益州、广汉郡和广汉县名。东汉常年,割广汉县南置德阴县(治所设今遂宁县城关镇),县境仍归益州广汉郡,分属广汉、德阴和郪县。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置东广汉郡,郡治设广汉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通泉坝),县境分属东广汉郡之广汉、德阴、郪3县地。
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析益州置梁州。武帝太康六年(285),废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隶属梁州。广汉、德阴、伍城(郪县改名)属之。惠帝永宁元年(301),分广汉郡置德阴郡,郡治驻德阴县(今遂宁县城关镇),县境划分为广汉郡之伍城、广汉县和德阴郡德阴县辖地。
西晋太安二年(303),李特、李流、李雄建“成汉”政权(303~347年),广汉郡郡治徙雒县(今广汉县境),复置都县。县境仍属梁州广汉郡的广汉、德阴和都县地。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桓温平蜀,罢德阴郡,置遂宁郡,部县仍归广汉郡。永和十一年(355),划郪县东部和广汉县濒涪、郪两江地区置巴兴县。县治设灵鹫山。今后,县境始建县治。东晋孝武帝(373~396年)时,分广汉县地置晋兴县,隶属遂宁郡,治所设于今潼南县玉溪镇青石坝。县境属梁州遂宁郡的巴兴县、晋兴县和德阴县地。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分遂宁郡置东、西遂宁郡。东遂宁郡郡治设巴兴县(今郪口乡内)领县4。今县境隶属巴兴、德阴、晋兴3县辖地。
南齐(479~502年),东遂宁郡领巴兴、小汉、晋兴、德阴4县。
萧梁(502~534)中,州、郡、县建置更迭频繁。德阴县更名小溪县,东遂宁郡郡治迁此(今遂宁城关镇),县境属新州东遂宁郡的巴兴、晋兴、小溪县地。
西魏废帝二年(553),宇文泰平蜀,今四川地区入西魏版图。恭帝二年(555),分东遂宁郡,置怀化郡,改巴兴县为长江县,以境内有大江(涪江)故名,郡治长江县治地,晋兴县改为始兴县、小溪县改为方义县。县境属折州怀化郡长江县、始兴县和折州东遂宁郡的方义县属地。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于东遂宁郡置遂州,改东遂宁郡为石山郡,领县一。遂州领石山、怀化二郡。遂州、石山郡、方义县治所皆设今遂宁县城关镇。县境属遂州石山郡之方义县,怀化郡之长江县、始兴县辖地。
隋开皇三年(583),撤郡留州,以州辖县。怀化郡、石山郡被省。开皇十八年(598),始兴县改名青石县。县境为遂州长江、青石、方义县地。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遂州改为遂宁郡,领县未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止州统县制。遂宁郡改名为遂州。属县仍旧。太宗贞不雅观元年(627),国分十道,以益州地置剑南道。高宗永淳元年(682),割方义县北境置唐兴县,县治蓬川(今翔凤乡境内)。县境为长江、唐兴和青石县的大局部地。武后龟龄二年(693),唐兴县改名武丰县。中宗神龙元年(705),武丰县复名唐兴县。景龙二年(708),析唐兴县北部地区置唐安县,县治设赤城镇茶店子。玄宗开元元年(713),废唐安县,徙唐兴县治于唐安县治所。
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蓬溪县。罢遂州置遂宁郡,以郡辖县。县境属剑南道遂宁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遂宁郡为遂州,以州辖县。上元二年(761),长江县治迁凤凰川(今都口乡长江坝)。
五代和北宋初年,四川先后为前蜀(907~924)、后唐(925~933)和后蜀(934~965)所据,县境建置如唐终。北宋乾德三年(965)灭蜀后,改剑南道为西川路。宋咸平四年(1001),四川地区调解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改州县制为路州县制。县境属梓州路。神宗熙宁六年(1073),省青石县入蓬溪县,七年(1074),青石县复置。徽宗政和五年(1115),升遂州为遂宁府,领5县。县境归属遂宁府。南宋端平三年(1236),蒙军入川,府治迁蓬溪县蓬溪寨。
宋终元初,四川战乱,人口锐减,地皮荒凉,州、县省并。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长江县并入蓬溪县,隶属四川止中书省潼川府遂宁州。同年,遂宁、青石2县并入小溪县。
明洪武九年(1376),降遂宁州为遂宁县,蓬溪改属潼川州。次年,蓬溪县并入遂宁县。洪武十三年(1380),蓬溪县复置,并将本青石县涪江右岸地划归蓬溪县。今后,蓬溪县版图根柢牢固。
明终清初,四川历久平静,人口锐减,州县多废。清顺治十年(1653),遂宁县并入蓬溪县;顺治十七年(1660),遂宁县复置。清雍正八年(1730),县西蓬莱镇设县丞机构。雍正十二年(1734),升潼川州为府,蓬溪县隶属四川布政使司潼川府。嘉庆七年(1802),全川设5道,蓬溪县隶属川北道潼川府,曲至清终。
民国元年(1912),裁废道制,以府、州、厅曲隶省政府。次年袁世凯意图规复帝制,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划为7道,蓬溪县属川北道。民国3年,改7道为5道,蓬溪县属嘉陵道。民国18年,废弃道制,省曲辖县。
民国24年(1935),蒋介石权势入川,将四川划为18个止政督察区。第十二止政督察区驻遂宁,区设专员公署,蓬溪县隶属该区,曲至民国38年。
1950年1月5日,蓬溪县人民政府创建。隶属川北止署遂宁分区专员公署。
1952年9月,川东、川西、川北、川南4个止署兼并为四川省,遂宁分区改为遂宁专区。蓬溪县隶属遂宁专区。
1958年10月,遂宁专区与消。蓬溪县划归绵阴专区。
1968年9月,绵阴专区改为绵阴地区,蓬溪县隶属绵阴地区。
1985年2月8日,分绵阴地区为绵阴、广元、遂宁3个省辖市。6月1日,遂宁市创建。治所设遂宁城关镇,辖遂宁市中区、射洪县和蓬溪县。蓬溪县治所,自明代正德六年(1511)至今,接续设赤城镇。
1997年12月,析本蓬溪县8镇3乡以及涪江西岸红江镇的3个村置大英县 。
三、蓬溪县境域
.明洪武十三年(1380)至清终,蓬溪周围县界根柢牢固。据《蓬溪县志》乾隆版载:“县辖边陲,东西距340里,正在省城东北480里;正在(潼川)府东南190里;县城东至南充县界20里;西至遂宁县界50里;南至重庆折川州界300里;北至射洪县界80里;东南至重庆定远(武胜)县界200里;西南至遂宁县界50里;东北至顺庆府西充县界30里;西北至射洪县界30里。面积为1900有奇方里”(测算简陋,此数不确)。
民国元年(1912),县境东南的龙德、宝隆、古溪、仁和、玉溪、米心、三折、承平、太和、不雅观音、桂林11个场(镇)划归潼南县,二郎场划归折川县。据民国县志载,莲米溪(今荷叶乡)取米心溪接壤处,以童家板桥溪曲上新桥为界,上属蓬溪,下归潼南。中和场取折川二郎场接壤以五里垭为界。别的各方县界悉旧。据黎民政府四川测绘局民国28年测绘舆图计较,县域面积为6492平方里,折1623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凭据川北止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规定,调解县取县(市)间的插花地、飞地、共管地。
1952年,西充县文井乡所辖12个村划归蓬溪县,改名文新乡;西充县碧山乡9个村划归蓬溪县;南充皇泥乡1~6村和9、10村划归蓬溪皇泥乡;南充县蓬南场街村和临近场镇的8个村划归蓬溪县蓬南场;南充县兴隆河飞地划归蓬溪县附南乡;南充县龙桥乡4个居民组划归蓬溪县翻身乡辖。同年,蓬溪县安福乡划归南充安福乡辖。
1953年,三台县象山乡划归蓬溪县象山乡;中江县毗连象山的夏氏祠一带两个村划归蓬溪县象山乡;遂宁县的不祥乡9个村划归蓬溪县不祥乡辖。
1954年,遂宁常林乡4、5村,新建乡第6村划分划归蓬溪县任隆乡、金桥乡辖;遂宁木樨乡第9村划归蓬溪县都口乡;遂宁县新开乡5个居民组划归蓬溪向前乡辖。同年,蓬溪县金桥乡11、12村划归遂宁常林乡辖;蓬溪县民主乡第9村划归遂宁南垭乡辖;蓬溪县任隆乡第11村及5、6居民小组划归遂宁新建乡辖。
1955年,遂宁县高升乡划归蓬溪县任隆区辖;遂宁新建乡6个村划归蓬溪县任隆乡辖;遂宁高山乡4个村划归蓬溪县向前乡辖;中江县静安乡和三台县建中乡各1个村划归蓬溪县皇莲乡辖。同年,蓬溪县皇泥乡6~9村划归南充县战争乡辖。
1956年,蓬溪县金元乡3个村划归遂宁县辖。次年,蓬溪县向前乡接龙、新开、梓潼村划归遂宁县高山乡辖。
1965年,蓬溪县皇泥乡的河心场、二郎山、石板沟、四宝地25个消费队划归南充县辖。
1981年,县地名普查时用1∶50000航测图,对县天文位置校核。天文位置为;西起东经105뀃′24”,东至东经105끙′48″;南起北纬30끖′30”,北至北纬30뀢′17”。境域状如“人”字,东西相距95公里,南北相隔62.5公里,面积1953.24平方公里。
县界东抵南充县的三会、里坝、大兴、安福乡界;东南取武胜县的高石、三元、走马和折川县的二郎乡接壤;南取潼南县的米心、新华、惠光、皂果和遂宁县的老池、河沙、木樨、皂马乡相连;西接乐至县盛池乡、中江县骑龙乡;西北取三台县建中乡为邻;北靠射洪县大明、柳树、曹碑乡;东北同西充县祥龙、车龙乡交界。县城距省会成都280公里,遂宁市(斗城)49公里,南充市(果城)50公里。
划出大英县之后的蓬溪县边陲
1997年12月,析本蓬溪县8镇3乡以及涪江西岸红江镇的3个村置大英县 。返回搜狐,查察更多